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电蚊拍仓库里豌豆财富,东阳航晓电器的工人们将一箱箱货物装上卡车,这批“零化学添加”的灭蚊产品即将发往非洲和中东市场。
浙江金华一家电器企业的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打包电蚊拍,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用品,正通过“一带一路”的贸易通道涌入新兴市场。企业总经理袁森明看着发货车队,言语中透着兴奋:“可降解原料、物理灭蚊法的产品抓住了海外需求,海关便利化措施让我们顺利打开了新市场。”
这一幕正是2025上半年中国外贸十强城市激烈角逐的缩影。当深圳以2.17万亿元的进出口总值,以不足0.02万亿元的微弱优势险胜上海;当东莞以16.5%的同比增速从宁波手中夺回“外贸第五城”;当金华凭借20.1%的同比爆发式增速连超厦门、青岛,跃居全国第八——中国外贸城市的竞争格局正在经历深刻洗牌。
头部厮杀:200亿定胜负的拉锯战
深圳与上海的“外贸第一城”争夺战,如同高手过招的拉锯战。上半年,深圳以2.17万亿的进出口额守住王座,但同比微降1.1%;上海则以2.15万亿紧随其后豌豆财富,同比增长2.4%。
展开剩余72%这场缠斗充满戏剧性:一季度上海曾反超深圳,但6月深圳进口、出口两项数据均回正,最终以微弱优势翻盘。两城差距仅200亿元,不到总额的1%,全年冠军归属仍存悬念。
两座城市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外贸体质:深圳整体出口虽同比下降7%,但进口逆势增长9.5%;上海出口增长11.1%,进口却下降3.6%。
相似的攻守战在第五名争夺中上演。东莞以7492.8亿元、16.5%的高增速超越宁波的7218亿元,重返“外贸第五城”。东莞进口增速高达27%,宁波则为-1.6%,农产品、纸浆进口激增成为东莞的突围利器(如农产品进口增长58.7%)。
格局裂变:金华进位与区域动能转换豌豆财富
金华成为上半年最大“黑马”。从2023年全国第12位,到2024年跻身十强,再到2025上半年跃居第8位,金华的进位速度令人瞩目。20.1%的同比增速在外贸十强中一骑绝尘,对浙江省外贸增长贡献率高达50.2%。
世界超市义乌是金华逆袭的核心引擎。上半年义乌进出口总值3247.7亿元,占金华总量六成以上(原文为“半壁江山”,此处调整为更精确表述)。家用电器出口增长51.9%,汽车零配件增33.3%,体育用品及设备增42.3%,“抢出口”效应明显。
广州则创下出口增速奇迹。25.2%的同比增速领跑十强,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4%,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等出口暴涨51%。其进出口总额历史性突破6000亿元大关(达6050.5亿元),连续13个月保持增长。
长三角与大湾区呈现鲜明反差:长三角出口增长9.9%,进口下降(同比减少约0.05万亿);大湾区进口增长10.2%,出口仅微增1.2%。
结构质变:高附加值与新市场双轮驱动
高附加值产品正重构出口竞争力。上海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提升;深圳电子信息产品是出口主力;苏州高端装备制造业出口增长16.6%;金华电动汽车出口飙升212.1%;北京汽车出口增长48%。
新兴市场成为增长主引擎。东莞对东盟、印度、中东、拉美、中亚五地进出口全线飘红,其中对中亚增速高达63.6%;金华对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进出口占比达64.1%,对东盟出口增长38.3%;苏州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进出口增长14.5%。
进口呈现冰火两重天。上海、宁波、青岛等地进口下滑,主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(如天然气进口价格指数SITC3下降)。但结构性亮点仍在:宁波进口铜材增长13.3%,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18.9%;义乌通过“保税+冷链”创新模式(优化监管流程,提升效率降成本),使长三角订单交付周期缩短40%,单箱物流成本降低1600元。
义乌保税物流中心,一批澳大利亚巴旦木完成通关后,两小时内直达国际冷鲜城汇商冷库。这标志着义乌首创的“保税+冷链”创新模式正式投运,长三角订单交付周期将因此缩短40%,单箱成本直降1600元。
当深圳企业忙着将锂电池、电子元件装上驶往东盟的货轮;当东莞的潮玩和高技术产品连续15个月保持增长;当金华企业半年内2382家次奔赴海外拓市场——外贸城市格局的每一次洗牌,都见证着中国制造从“价格优势”向“技术优势”与“体系优势”的艰难转身。
新兴市场订单的键盘敲击声与港口货轮的鸣笛声交织,在不确定性的全球贸易版图上,勾勒出中国外贸的韧性曲线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豌豆财富
发布于:福建省源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